商洛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
关于商洛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
2010年2月24日在商洛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
www.77365.com
各位代表:
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现将我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2009年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,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大局,认真贯彻落实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各项决议,稳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,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冲击,集中精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,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,在刚性支出增长较大的情况下,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全面平衡,为优化发展环境、促进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64376万元,完成调整预算155000万元的106.1%,比上年增长15.3%,增收21846万元。其中: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9585万元,完成年度预算79200万元的113.1%,超收10385万元,较上年增长31.3%,增收21342万元; 全市上划中省税收74791万元,比上年增长504万元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,税收收入62267万元,增长17.2%;非税收入27318万元,增长80.8%。
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0652万元,比上年增长36.7%,增支174772万元,主要是上级补助及专款增加、兑现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及公务员津补贴提高标准增加支出。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:一般公共服务116463万元,增长13.8%;公共安全31514万元,增长22.2%;教育168322万元,增长14.1%;科学技术3426万元,增长46.7%;文化体育与传媒13813万元,增长25%;社会保障和就业53626万元,增长134.1%;医疗卫生54396万元,增长29.5%;环境保护47105万元,增长352.8%;城乡社区事务26209万元,增长37.8%;农林水事务68576万元,增长45.9%;交通运输42241万元,增长43.5%;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7885万元,增长77.2%;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10272万元,增长70.5%;其他支出6572万元,增长17.7%。
2009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60万元,完成年度预算16000万元的104.8%,超收760万元,较上年增长23.1%,增收3140万元。其中:税收收入11602万元,较上年下降5.6%;非税收入5158万元,增长287.5%。
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2991万元,比上年增长76.7%,增支57740万元。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:一般公共服务17162万元,增长16.4%;公共安全8585万元,增长21.1%;教育9043万元,增长28.3%;科学技术785万元,增长80.9%;文化体育与传媒4786万元,增长57.4%;社会保障和就业11110万元,增长298.9%;医疗卫生6162万元,增长52.4%;环境保护21994万元,增长521.3%;城乡社区事务7158万元,增长121.1%;农林水事务16022万元,增长182.3%;交通运输25788万元,增长36.6%;采掘电力信息事务3147万元,增长48.3%;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953万元,下降52.4%;其他支出133万元,下降77.9%。
200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120万元,比上年增加256万元,增长29.6%;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8834万元,比上年增加2881万元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20万元,比上年增加2万元;政府性基金支出1596万元,比上年减少134万元,主要是专款减少。
总体来看,2009年全市财政围绕保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的积极目标,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,困难较大的情况下,收入保持较高增幅,支出结构不断优化,财政改革纵深推进,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,保证了干部职工津贴补贴、绩效工资、民生保障、新农村建设、重点项目等刚性支出需要,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。据初步测算,2009年全市财政当年收支结余1253万元,市县两级连续4年全面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。目前,全市财政收支详细情况正在核实清理,决算汇审编出后,上述预算执行数字会有小的变化。
回顾一年来的主要工作:
――突出收入征管,确保应收尽收。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、企业效益下滑、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和收入高幅高基数增长等带来的严峻挑战,各级财税部门齐心协力,迎难而上,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,高度关注收入变化,制定了保收入增长“十条措施”,分解落实收入考核,实施重点税源监控,强化征管手段和督促检查,深入挖掘非税潜力,市县区全面完成了收入目标任务。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连续4年保持了30%以上的增幅,当年收入增幅31.3%,位居全省第三。
――突出民生保障,推进社会和谐。一是全市落实民生八大工程财政预算配套资金3.48亿元,完成省市县八大工程投资20.6亿元,有效解决或缓解了一批群众就医、上学、出行、养老、住房问题。二是全市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大、保障标准逐步提高、保障对象不断增加。为29.2万农村和4.2万城市低保对象兑现了补助;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,参合受益人数达到203万人; 5.2万人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;筹集并拨付资金5670万元开展城乡医疗救助、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分娩976万元、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1009万元、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2899万元等。三是认真落实公共财政政策。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3512万元,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694个;积极筹集救灾资金3055万元、农村危房改造3326万元、抗击H1N1甲型流感资金603万元。四是市县两级经过三年努力,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改革工作基本到位。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与公务员津贴补贴同步实施到位,双双达到调控线水平,惠及全市9.3万名干部职工,兑现了市政府2009年全面落实个人部分的庄严承诺。
――突出服务三农,促进城乡统筹发展。一是增加“三农”投入。全市财政支农投入达到14.54亿元,比上年增长36%;连续三年清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.44亿元;推进农村综合改革,村级保障经费提高到每村2.5万元;拨付资金465万元,开展83个村级公用事业“一事一议”以奖代补试点。二是扩大“一折通”发放范围,全年兑现涉农补贴6.5亿元,通过“一折通”发放的涉农补贴项目已多达41项,工作居全省前列。三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政策。全年拨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14607万元;发放全市各类职业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2331万元;市县落实871万元“蛋奶工程”资金,为全市15.65万名学生配发了营养早餐。四是争取彩票公益金902万元,用于群众性体育、福利设施建设。五是落实廉租住房建设资金1.5亿元,筹集廉租房租赁补贴资金1128万元,落实住房保障工程。六是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建设。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7229万元,支持了8个省级重点城镇建设;拨付生态环境建设资金4645万元;市级安排665万元用于“创卫”和创建园林城市工程。此外,市本级筹措资金2亿元,用于循环工业园区、丹江立交桥、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区道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。
――突出积极财政,支持经济发展。一是努力争取上级财力和政策扶持,增强财政实力和保障能力。全年新增上级各项财力性补助4.58亿元,专项资金补助总量达到19.6亿元,分别较上年增长25%和67%,均创历年之最。2009年市本级新纳入中央财政重点生态补偿范围,山阳县纳入财政省直管县范围。二是抢抓机遇,争取中省投资。按照中央保增长、扩内需的政策指向,争取基础设施、农业、交通、社会事业、节能减排等新增中央投资项目5类442个,2009年度新增计划总投资16.5亿元,到位资金8.2亿元,435个项目开工建设;争取陕南突破发展资金5800万元,支持建设项目15个;争取中央代发地方债券资金1.86亿元。三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,撬动信贷资金投放。为107户企业筹措贴息资金5248万元,其中市级配套1290万元,县级配套1334万元,撬动信贷资金16.3亿元。四是发挥贷款担保作用,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。筹措资本金500万元参股省担保公司;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充到1亿元,为15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,累计发放贷款6700万元。五是增强支持手段,加大财源建设力度。市县设立并筹措到位项目前期费6388万元,支持重大项目100个,其中市本级2500万元;安排企业发展专项及贷款贴息资金7000万元,其中市本级1900万元;安排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6700万元,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。六是运用财政政策,改善发展环境。落实取消和停征127项收费项目;将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扩大到非公有制企业,办理陕西伯士力食品公司等五户企业退税;积极引资,组织申报外资贷款、赠款项目3个。六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,兑现家电下乡等产品补贴资金2909万元。
――突出精细财政,推进科学管理。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,探索推进预算编制项目库建设,提高了市级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标准1000元。二是市县全面启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。全市共有149个单位纳入集中支付范围,其中本级45个单位。三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。通过集中管理、公开拍卖等形式,全市已盘活资产4200万元,其中市本级2000万元。四是深化支农资金整合改革,支持新农村建设。7县区全部开展了县级支农资金自主整合工作,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.9亿元,带动其他投入“三农”资金8.78亿元。五是推进乡镇财政职能向服务型转换。总结推广洛南县试点经验,全市建成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40个。此项创新得到了全省推广,经验做法在《中国财经报》、《陕西日报》刊载。六是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。实施了支农扶贫、基本建设、农业生产、计划生育、企业专项资金、政法专项、就业专项资金等八类绩效评价办法。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,共审查重点工程项目预决算18个,平均审减工程投资13%,节约资金3500万元。七是深化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。召开现场会总结柞水试点成功经验,推行以财政直收为主、委托部门征收为辅的“部门执法、大厅开票、银行收款、财政统管”管理模式,得到省财政厅肯定并已向全省推广。八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。建立了标准化采购招标监控室;按照厉行节约的八条规定,停止了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购置审批,更换车辆编制证1008份。全市政府采购资金5.4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2%,节约资金6330万元。九是开展财政信息管理一体化建设。推进县乡联网,逐步实施财政核心业务系统。十是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,市级首批启动的18个单位已正式上线运行。
――突出财政监督,维护财经秩序。一是制定了《商洛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厉行节约压缩行政开支实施方案》、《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》,严格控制出国出境、车辆购置等一般支出,规范差旅费管理。二是深入开展扩大内需、财政资金安全、农资综合直补、民生八大工程等财政专项监督检查。三是开展治理“小金库”工作。通过自查和重点检查,共发现违纪设立“小金库”57个,涉及违纪资金1045万元,已上缴财政487万元。四是加强日常会计监管。全年举办会计人员培训班26期参训5000人次;对126个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,查出违规资金1043万元,责令调账805万元,补缴税款6.5万元。五是开展全市执收执罚单位在用罚没票据集中清缴工作,发现并处理违规问题12个,收缴入库罚没资金2350万元。六是推进依法行政,提升执法水平。市财政局被市政府授予“依法行政示范单位”。
――突出财政文化,促进队伍建设。一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。市财政局荣获政风行风测评第一名,2009年各项工作荣获省市颁发的奖项42个。二是确立了“坚定信心促发展,科学聚财保增长,为公理财促和谐,为民用财惠民众,完善机制增效益”的工作理念,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机关和“工作落实年”活动。三是突出财政队伍建设的特色,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财政文化建设活动。通过强化干部政治理论教育、思想品德教育、廉政教育、文化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训,形成财政系统有特色的工作理念、文化品质,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源泉。
各位代表,2009年财政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、支持和理解下,共克时艰,成绩来之不易。但总体看,当前我市财政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: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、财政自给率低。财政增收缺乏接续支撑,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,非税收入比重偏高,财政收入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提高。二是 “吃饭型”财政的特点仍很突出。财力的增长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,特别是全面落实津贴绩效等个人部分后,刚性强、需求量大的个人部分支出增长远高于收入、财力的增长,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。三是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,各类政策性配套压力沉重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向加快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,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,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仍需加大,投入不能减弱,而财力吃紧状况短期内又难以改善。四是各类债务风险有向财政聚集的趋势,政府信用压力很大。
二、2010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
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: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及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,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,推进财税改革;大力增收节支,突出调结构、促发展、保民生,加大对经济发展、“三农”、民生八大工程、教育文化、科技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、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;坚持依法理财、统筹兼顾,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,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,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,提高财政资金绩效,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
(一)全市财政预算安排
按照上述指导思想,综合考虑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收入增减变化,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9亿元,比上年增长16%;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0.4亿元,增长16.1%。在地方收入中:税收收入安排7.35亿元,增长18.1%;非税收入安排3.05亿元,增长11.7%。
按照10.4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,2010年全市年初可安排财力为43.02亿元,比上年初增加8.19亿元。加上省财政提前告知我市2010年专项补助7.3亿元, 2010年全市年初总财力为50.32亿元,比上年初增加10.89亿元。
按地方财力和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补助安排,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0.32亿元,比上年初增长27.6%。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:一般公共服务111500万元,增长24.9%;公共安全34000万元,增长31.3%;教育163800万元,增长25.5%;科学技术2730万元,增长36.5%;文化体育与传媒11374万元,增长27.5%;社会保障和就业46800万元,增长33.4%;医疗卫生31000万元,增长32.4%;环境保护3600万元,增长38.5%;城乡社区事务10000万元,增长30%;农林水事务66000万元,增长30.9%;交通运输5900万元,增长21.7%;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2840万元,增长19.8%;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2700万元,增长25.6%;其他支出11000万元,增长21.8%。
(二)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
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9000万元,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3.37%。其中:税收收入安排13550万元,增长16.79%;非税收入安排5450万元,增长5.66%。
2010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19000万元,加转移性收入402635万元,减去转移性支出355418万元后,年初总财力为66217万元,较上年初增加15481万元。
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继续实行部门预算,统筹安排预算内、外财力,将部门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。根据财力和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补助安排,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6217万元,比上年初增长30.5%。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:一般公共服务13200万元,增长29.4%;公共安全6900万元,增长38.6%;教育7500万元,增长31.6%;科学技术437万元,增长32.4%;文化体育与传媒2580万元,增长31%;社会保障和就业2900万元,增长41.5%;医疗卫生4000万元,增长32.5%;环境保护1600万元,增长33.3%;城乡社区事务3200万元,增长35%;农林水事务3400万元,增长36%;交通运输800万元,增长31.4%;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1770万元,增长30.2%;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1630万元,增长30.4%;其他支出16300万元,增长23.5%。
(三)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
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要求,今年规范了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内容。2010年,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200万元,增长7.1%;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00万元,较上年预算增长31.9%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35万元,增长12.5%;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5万元,较上年预算增长19.5%。
三、201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
2010年是全面实现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,也是推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、实现与“十二五”规划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总体环境好于去年,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保持经济企稳回升势头,保障社会事业发展需要,促进城乡协调发展,全市财政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,收支矛盾依然突出。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(一)狠抓增收节支,努力完成财政收入任务。一是突出“加强税源监控”和“提高收入质量”两个重点,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。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,实施重点税源监控,依法加强税收征管,注重改善收入质量,强化非税收入管理,确保应收尽收,圆满完成全市财政总收入19亿元、地方财政收入10.4亿元的目标,力争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。二是在落实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的基础上,正确处理好减税与保持财政保障能力的关系。紧紧抓住融入“关中-天水经济圈”和全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补偿范围的大好机遇,积极求得各方支持,加大争取中省转移支付补助力度,努力实现全市当年收支平衡,并消化部分赤字和债务。三是加快支出进度,全面落实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“四挂钩”机制,及时拨付民生八大工程、“三农”、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预算资金,确保重点支出需要,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。四是厉行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》,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,勤俭办事,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,坚决反对铺张浪费,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(二)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一是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,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。二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,综合运用税费减免、政策补贴、奖励扶持等手段,促进企业稳定生产、扩大投资,引导金融业增加信贷投放、扩大信用担保,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,培育发展后劲,注重涵养税源,稳固财政增收基础。三是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发展。2010年市本级竭力落实各项对县区的配套政策,动用市本级财力安排到县区的配套预算达到6150万元,占本级总支出预算的1/10。2010年市本级安排1000万元用于工业发展基金;安排1200万元用于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专项资金;安排500万元用于重大项目前期费;安排340万元环保排污专项资金;安排200万元节能推广专项资金等。四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。着力支持循环经济、节能减排、环保产业、现代物流等行业;支持科技创新,加大科技投入;支持扩大内需,拉动消费需求,落实家电、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,加快“万村千乡”、“双百市场”、“农超对接”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。
(三)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。一是深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建设。围绕省级“三确保、三完善” 目标,进一步加大民生八大工程的投入力度。2010年全市民生八大工程投资规模将达到24.5亿元,增长19.2%;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初步安排民生八大工程资金6990万元,比上年初预算增长23.9%,增加1348万元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,始终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、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。全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,大力支持解决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就业、住房、环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,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,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(四)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,提高财政资金效益。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。建立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,通过部门预算、集中支付、资产管理、政府采购等信息化系统的实施,逐步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编制、人员、资产、经费等动态监管。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。引导和带动信贷资金、社会资金,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;研究整合增量与存量、预算内与预算外、中省与地方、财政与社会等方面的资金,整合及带动资金增量达到20%以上。三是加快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,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跟踪问效机制。强化科学论证,控制新设专项,整合同类专项,注重过程管理,严肃绩效评价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。四是大力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,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。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、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、相互制衡的机制,切实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。五是充实转换乡镇财政职能,推进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建设,强化乡镇财政服务三农和涉农资金就地监管的作用。六是推进财政法制建设,健全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财政监督机制,强化财政执法监督。七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建立政府性债务预警机制和偿债准备金,严格控制债务规模,防范债务风险。八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,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。加快实现“财、税、库、银”横向联网,推进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联通。
(五)勤政务实,加强财政队伍建设。2010年,全市财政将紧密结合工作职责职能,树立“穷财政、富思路”、“小岗位、大财政”、“为人民、重民生”、“讲文化、树特色”的四个理念;切实增强保发展能力、组织调控收支能力、保障民生能力、维护和谐能力和财政工作“软实力”五种能力,建设科学化、民生化、效益化、和谐化、阳光化、人文化“六化”财政的总体工作思路,深入开展党的建设、行风建设、财政文化等队伍建设,团结务实,迎难而进,努力打造公共财政、民生财政、阳光财政、绩效财政。
各位代表,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又艰巨,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各项决议,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,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,依法理财,规范管理,扎实工作,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,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!